时间:2007-12-27 16:53:53发布者: 阅读: 0
力争到2011年跻身浙江省“建筑之乡”前三位
早在1994年、1997年我区两次被省政府命名为“建筑之乡”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,“建筑之乡”的美誉已经彰显。
萧山建筑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,7月4日,区委颁布了《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提出力争到2011年,全区建筑业总产值、增加值年均递增20%以上,跻入全省“建筑之乡”前三位,力争到2011年区外市场总产值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不低于70%,为我区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。经过数十年的打拼,萧山建筑业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。
规模较大 萧山九分天下有其一
建筑业是萧山的传统行业,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开始有较大的发展,九十年代中后期步入快速的发展轨道,1999年建筑业产值首次突破50亿元,2002年突破100亿元,2004年突破200亿元大关,2006年突破396亿元,“十五”期间,我区建筑业产值年均增幅达到59.4%,2006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6.91亿元,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0.98%,打下我区九分之一的天下。到2006年底,全区拥有建筑业企业254家,成为全区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重要支柱产业。
实力较强 行业龙头地位彰显
近年来,我区建筑业的整体实力不断提高,目前,全区有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1家,一级资质建筑企业21家,二级资质企业84家,三级资质企业148家,已拥有一大批上规模、上等级、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行业龙头企业。
结构较优 荣获“两基地”称号
经过多年的发展,我区建筑业从事领域不断拓宽,已从单纯的房屋建筑发展到了钢结构、市政园林、公路水利、地基基础等23个行业,基本形成了以房屋建筑为主体,钢结构、市政园林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、具有萧山特色的产业结构和优势。
特别是钢结构和园林绿化企业行业发展十分迅速,成为我区两大特色支柱产业。2006年两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59亿元和15亿元。
令人欣喜的是,2005年我区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“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”,2006年又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命名为“中国园林绿化萧山新兴产业基地”。
水平较高 累计获得各类工程优质奖1000多项
近年来,我区建筑业企业加快技术创新、管理创新、制度创新的步伐,加快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标准的应用,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,具备了承建高层、大跨度、复杂结构等“高、大、精、尖”工程的施工能力,完成了一大批技术要求严、单体规模大、工艺水平高的项目,并获得了建筑工程的最高奖项“鲁班奖”。目前,全区建筑业企业累计获得各种工程优质奖达1000多项,影响力迅速提升。
市场较广 工程遍及全国25个省并延伸到国外
在开拓市场上,我区建筑业企业积极实施“内强总部,外建基地”战略,加快走出去步伐,目前,我区建筑企业不仅在省内各市、区有市场业务,而且较快地拓展了省外市场,已发展到了全国25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,形成了“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区、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、以武汉为中心的中西部地区”三大国内建筑市场布局。
2006年我区仅在上海市从事建筑施工的企业就达35家,“十五”期间,累计合同项目461个,金额117亿元。2006年区外建筑业产值208亿元,省外建筑业产值达201亿元,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50%以上。我区建筑业企业正在向东南亚、西非、拉美等国以及香港、台湾等地区拓展市场。
贡献较大 拉动经济增长、社会发展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
一、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——“十五”期间,我区建筑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,2006年已近10.98%;
二、对地方税收的贡献——2006年,全区建筑业(不含钢结构)上交税费达5.54亿元,其中,税金4.3亿元,占全区地方税收的10.77%左右。在2006年320家萧山区税费缴纳500万元以上的独立企业中,建筑业企业达24家。
三、对劳动就业的贡献——建筑业行业多、门类方、发展空间大、包容性强,对不同类型,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,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,特别对解决农民非农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。2006年,全区建筑业从业人数已经达到20.58万人。
四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——“十五”期间,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76亿元,其中由建筑业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达65%。建筑业还促进了农民的增收,仅园林绿化企业就带动了全区300多个村、500多家企业、3万多农户从事园林绿化业相关的花卉苗木生产、经营、销售、服务等。同时,建筑业还拉动了房地产、商贸、物流等服务业发展。